第五届陈嘉庚精神奖——丹斯裡拿督斯裡杨忠礼及MySkills基金会齐膺殊荣
“陈嘉庚精神奖”创立至今迈入第五年,共奖掖三个单位及三位社会人士,即李氏基金、蒙福少年城、马来亚无语良师中心、杨贵谊博士、已故丹斯里拿督郭鹤尧及已故拿督陈联顺。“陈嘉庚精神奖”的宗旨为纪念陈嘉庚,表彰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、热心慈善的公民或公民企业,亦鼓励个人或团体无私奉献及参与国家、社会、文化、教育的公共建设事业。为了塑造社会上的正面楷模、凝聚良好的社会风气,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希望借此这些具有当代“嘉庚精神”体现的受奖人事迹,实现及落实“嘉庚精神”的普世价值。
“第五届陈嘉庚精神奖”评选委员会在2018年5月份正式启动。2018年“陈嘉庚精神奖” 评选阵容由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组成,包括陈凯希、拿督陈友信、黄金炳医生、陈亚才、丹斯里拿督林宽城及祝家丰博士。
经过5月的正式接受提名,7月的审核及8月的评选后,“第五届陈嘉庚精神奖”评选委员会一致同意,颁发“第五届陈嘉庚精神奖”予已故丹斯里拿督斯里杨忠礼博士及MySkills基金会。本届评委会表示,今届受奖单位与受奖人皆是为教育事业尽心奉献与付出、为建设美好社会的楷模,是陈嘉庚服务社会的核心精神的再现。

丹斯里拿督斯里杨忠礼博士
已故丹斯里拿督斯里杨忠礼博士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,在推动华文教育方面尽心尽力,亦为人所赞。他生前曾任马来西亚建筑公会会长、西太平洋建筑公会会长、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荣誉主席、马来西亚杨氏联合总会会长、国立马来西亚沙巴大学名誉副校长、雪兰莪金门会馆永久名誉主席、巴生兴华中学董事长、吉隆坡州立华小永久名誉董事长及瓜雪益智学校永久名誉董事长。
杨忠礼生前参与巴生兴华中学董事会超过50年,作为该校的创办人之一,他对兴华中学的软硬体建设可谓出钱又出力,是深受师生爱戴的“大家长”。2012年,杨忠礼捐献1千万令吉充作11层楼科技大楼的全部建筑费,还常到学校亲自监督及指导工程运作。作为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,杨忠礼亲力亲为的身影给兴华师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,更因此感染了兴华学生立志在将来回馈母校。在他逝世后,妻子潘斯里陈开蓉完成杨忠礼心愿,即设立“丹斯里杨忠礼潘斯里陈开蓉协助巴生兴华中学慈善基金”,继续惠利母校。
此外,杨忠礼也关心祖籍乡金门的教育建设,曾捐助金门大学兴建学人宿舍“杨忠礼园”、认养金门大学理工学院,甚至感念先祖的德福庇荫子孙,也出资重建杨氏家庙,发挥饮水思源的传统美德,其捐款数额超过千万令吉。对于家庭教育,已故丹斯里拿督斯里杨忠礼博士严格对待,要求子孙必须到国外深造,拥有专业资格,才能传承家族企业,并且立下“家族团结一心”祖训让子孙时刻铭记于心。
评委会代表丹斯里拿督林宽城在致词时说,杨忠礼最可贵之处,即是身为马来西亚十大首富,却贵而不骄,宽以待人。他与夫人以身示教的“取诸社会,用诸社会”精神,可说是现今企业家效仿的楷模之一。

MySkills基金会
过去几年,Pasupathi Sithamparam律师发现,无法跟上学业进度及辍学的高风险青少年的问题,远比想象中来的严重,即每年将近有7千名学生无法顺利完成中学教育。在与草根社区组织接洽后得知,因家境贫困、家庭破碎、在校无法获得良好关注等因素而辍学的学生,尚未有一致的研究调查及解决方案。为了解决印裔少年在这方面的问题,Pasupathi Sithamparam律师于2011年发起MySkills基金会,在该会旗下开办技职培训中心(Primus Instituteof Technology),通过技职培训及身心发展辅导课程的双策略,让印裔少年学习一技之长、发掘自我潜能,让他们重拾对生命的热忱与信心,不至于误入歧途。
由于高风险印裔少年的家境不甚理想,为了让他们能够安心专注于学习,培训中心不仅以低学费,甚至免收学费的方式惠及学生,也为他们提供寄宿。在培训中心毕业的学生能获得马来西亚技能证书(Sijil Kemahiran Malaysia),提高就业机会。在教学方面,培训中心课程内容以淡米尔语为主要媒介语,马来语与英语为辅助语言,通过母语教学来加强学生的学习信心、掌握实质技能。
第五届精神奖评委会代表丹斯里拿督林宽城在颁奖典礼致词时表示,陈嘉庚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本,社会富强需要不同领域专才共同发展,因此不惜一切把毕生储蓄、精力献给教育建设。MySkills基金会虽成立历史不久,但该基金会团队在办学方面精神可嘉,为改善社会不良风气默默付出,实符陈嘉庚核心精神。


在“第五届陈嘉庚精神奖”颁奖典礼上,除了有各领奖代表及其家属外,作为晚宴暨颁奖典礼主宾的卫生部副部长李文材医生在致词时表示,陈嘉庚作为一名企业家、慈善家及社会活动家,集美学校、厦门大学及新加坡华侨中学可说是“嘉庚精神”的结晶。兴学报国是陈嘉庚致富后第一个想做的事。在面对危机时刻,他在个人事业和教育之间作出选择,陈嘉庚对教育的看重,开创了华侨在海外办学新风。李文材医生最后提到,他希望各源流学校,能够不分种族、以教育英才为依归,回归教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