育苗计划

为了实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,并落实陈嘉庚博物馆教育中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理念,陈嘉庚纪念馆自2015年8月开始,对华文小学与中学推行“育苗计划”,真正实现“馆”、“校”合作,以创造更多的课外教学项目,补充学校教育之需。“育苗计划”是以先贤精神为引、以培育青苗为目标,呼吁学校组织参观纪念馆的活动,让学生更加亲近历史与文化。同时,通过导览解说与趣味活动的结合,培养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能力。

陈嘉庚纪念馆自2013年建馆以来,践行陈嘉庚的理念,通过各种活动吸引少年儿童到纪念馆参观。在这个原有的基础上,“育苗计划”旨在通过馆校合作,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,让更多学生受惠。第一期的“育苗计划”面向小学五、六年级与初中一、二,从2015年8月起,推行至2016年8月。在这一年期间,全国的华小、独中、国民型中学等学府,皆可免费报名参加。

首批报名参与“育苗计划”的学校,包括吉隆坡甲洞帝沙再也华小(SJK(C) Desa Jaya)。该校家教协会负责组织逾600名六年级学生,在2015年9月29日至10月13日之间,分批到陈嘉庚纪念馆进行参观,促进学生对先贤人物的认识。

帝沙再也华小家教协会安排全级六年级学生参与“育苗计划”。

在导览与解说之后,学生分组进行趣味问答游戏。

帝沙再也华小的学生透过趣味游戏学习陈嘉庚生平事迹,受益良多。

初步预计将有至少3千名、来自6所中小学的学生参与此计划。然而,究竟有多少名学生记得住“陈嘉庚”?“育苗计划”这四个字正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。陈嘉庚纪念馆推行“育苗计划”并不在乎最终可否达到千万人次访客量,而是关切3千人之中的两三名学生,即使他们对陈嘉庚的生平不感兴趣,但至少听了陈嘉庚白手起家、为父还债、倾资兴学、苦撑教育、勇起抗战等传奇故事,也会因此而感动。这一颗种子,己植入他们的心田,发芽开花指日可待。